当前位置: 首页 > 协会动态 > 行业自律
政府监管、单位(行业)自律、社会监督合力共治 放得下也要管得住——聚焦职称制度改革系列报道之三
发布: 河南省人才交流协会 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:2021/9/17 14:44:39

     职称评审权限下放了,能做好吗?这个决定职称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,在改革伊始,不仅一些人社部门有顾虑,社会上不少人也有担心。

  放权不等于撒手,松绑不等于松懈。自2016年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启动以来,加强监管始终是一个高频词。人社部制定《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》,对评审流程作出规范。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履责,推动构建起政府监管、单位(行业)自律、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,有力地保障了评审工作的风清气正。

  “放下去后,我们不是比以前轻松了,而是比以前更累了。”安徽省人社厅专技处副处长郭颖勤说。为加强监管,安徽省人社厅积极建章立制,对专家遴选、工作程序、评审纪律、权益维护等都作出详细规定。建立抽查、巡查、倒查、复查机制,监管各级职称评委会的评审工作,“我们经常不打招呼,直接去评审现场巡查,促使大家始终绷紧客观公正之弦。”

  备案管理、信用评级、建立评审权收回机制……近年来,深圳从全市1.3万家协会中选出38家,承接78个评委会、303个专业的职称评审工作。为促使行业组织慎对“权力”,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政策。

  “2020年,我们对一家行业协会进行了查处。它虽不是‘放水’,但违规开展职称评审相关的营利性培训,我们收回了评审权。”深圳市人社局专技处负责人说,深圳行业协会众多,竞争激烈。开展职称评审,对于提升行业组织的会员黏合性具有重要作用。一旦做不好,被收回评审权,也就失去了公信力甚至生命力。

  压力传导之下,评审单位从“严”抓起,不断提升评审工作质量。

  能否获得建筑师的高级职称,年薪有的会相差很多。如果评不好,人才也不答应。这几年,深圳市注册建筑师协会始终围绕严格评审做文章,通过设立职称专员、定期学习评审文件、全程录音录像、实行无纸化评审,评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。

  有一天,一位评审“落榜”的人员找上门,投诉评审过程中评委打瞌睡影响了他的答辩。协会负责人张一莉立即调取录像,经过仔细查看,评委并没有打瞌睡。尽管虚惊一场,张一莉当即确定,评审过程有关材料档案、录音录像应妥善留存至少10年,  保证评审全程可追溯。

  “作为自主评审的企业,我们肯定会慎重对待这一权力,随意‘放水’是自毁长城。”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张丽坦言。公司组建了评审专家库,每次都是临时随机抽取,名单严格保密。“这几年中高级职称通过率只有50%左右,评出的都是大家公认的、能力强的员工。”

  不光行业组织和用人单位不敢懈怠,承接下放权限的地方人社部门也不敢懈怠。

  “来之前只知道是去外地开会,但具体是去哪儿,开什么会都不知道。统一集合乘坐上大巴车以后,就把我们的手机收走了。等到了东营这里,才知道是来做职称评审的评委,主办方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。”在山东省东营市的职称评审工作中,这样的做法,让来自其他市的评委们既惊讶又佩服。

  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市级后,江西吉安市每年都有1千人左右申报。庞大的人员数量,对做好评审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。

  2018年,吉安市共有918名教师参评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。经过4天的评审,最后对参评人员复核时,电脑的职称评审系统里却只有917名教师的情况,用尽各种方法,始终无法找到漏洞在哪里。

  此时,窗外天色已黑。19名评委、5名督核人员及2名纪检监察人员一致决定,重新查找评委们的纸质记录,对918人一一核对。凌晨1点,终于找到了因为系统没有及时响应而漏掉的一个人的信息。

  促进职称评审风清气正,也离不开社会的监督。

  目前,各地普遍建立了职称评审全过程公开制度,实现了政策公开、标准公开、程序公开、结果公开,自觉接受社会监督。

  “一位老师,曾出现过一次教学事故。审核材料时,大家都重点关注写在纸面上的内容,忽视了没写在上面的情况。”安徽某高校人事处负责人介绍,在一次评审中,尽管经过层层把关,还是不小心出现了“纰漏”。在公示时,有人发现了这一问题,学校及时作出调整,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公正合理。

  在东华理工大学,修订职称评审文件通常要经历“几上几下”的过程,各种大大小小的征求意见会,起到了重要的监督、智囊作用。“‘双创’大潮崛起,不少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创业大赛,取得了很好的成绩。有人在职代会上提议,将获奖情况纳入其中,我们吸收了这条意见。”东华理工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、人事处副处长余燕说,集中了各方智慧的职称评审文件更加科学,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