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研究统计 > 专家观点
任正非谈人才: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,人才的管理才是
发布: 河南省人才交流协会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/9/2 11:00:07

在华为的入职填表上,有一道选择题,其中“你希望被分配到哪里”的D选项是“国内外任何代表处(含艰苦、疾病和战乱国家)”,只要你没选择D,你就出局了。

不仅如此,华为甚至在招聘中还有个对名牌大学的前几名不考虑的不成文规定。

有很多人不解,但任正非却有过一句话:“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!”

但如今的华为,拥有近20万员工的中国高科技的领军者,什么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呢?

01任正非: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

今天的华为,已经是拥有近20万员工的巨无霸了。

华为能从最早的几个人,成长为今天的科技巨头,即使平均算来,一年也得新进6000多人。

而据任正非才采访中称,30多年下来,从华为出来的人,也有十几万人了。

但一年要进大几千新员工的华为,却也有很多人在招聘的第一步流程,就被淘汰出局了。

据曾在华为奋斗了8年的某华为前管理人员回忆,华为的招聘,有个一票否决。

当时应届毕业生面试华为,在入职填表的封面上,赫然印着一道选择题:

“请问你入职华为后,希望被分配到哪里?四个选项分别是:A国内大城市;B国内任何代表处;C国内外任何代表处;D国内外任何代表处(含艰苦、疾病和战乱国家)”。

很多刚走出校门的青涩少年,哪里懂得那么多格局观,很多毫不犹豫地选了A或者B,而排除了最后一个选项D。

但殊不知,只要你没选择D,你就出局了,没有然后了,直接被一票否决了。

因为华为要的是,你艰苦奋斗的一个态度和格局。

 

华为早期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华为招聘对名牌大学的前几名不考虑。

任正非在一次公开的报告会上说:“我们注重人才选拔,但是名牌大学前几名的学生不考虑,因为我们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,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。”

华为的价值观是“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”,相对于强调人才的技能,华为认为,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,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,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,胸怀有多大,天就有多大。

所以,当华为公司基本法起草小组的一位教授问任正非:“人才是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?”

“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!”任正非地回答出人意料:“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”。

02如何成为华为奋斗者?

任正非说,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,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。

通俗来说,华为对人才的管理,就是如何让人才融入华为的奋斗者文化,成为奋斗者。

一个新进员工,如何成长为合格的奋斗者呢?

选拔高素质新员工、培养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华为。通过了招聘的选择题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进了华为,那么,你将面临一段富有挑战性的训战结合的新兵训练营。

入职第一课:奋斗者文化

华为是以奋斗者为本的公司、确定的是以奋斗者为主体的文化,假设员工是努力奋斗的,不能奋斗者就不是华为人、是要被淘汰的,而华为决不让奋斗者吃亏。

华为新员工培训的首要任务,就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传递奋斗者为主体的文化,帮助新员工更好地理解奋斗者文化;新员工培训成功的标准就是新员工纷纷要求上战场,到艰苦的地方和工作岗位去都不辞职。

一年一度的华为新员工座谈会上,任正非都会出席并讲几句。

任正非说:“我们要不断激励员工前进,害怕到海外去、到艰苦地区去,害怕艰苦的工作,在华为是没有出路的。”

简言之,进入华为的第一课,就是奋斗者文化的传递。

华为早期的培训机构被叫做“西乡军校”,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“华为大学”。

新人进入华为后,要接受近一年的系统化培训。华为将新员工编成几个特训营,新人先到一营接受产品培训,三个月后到“用户服务”前线实战培训,再过三个月才能调回总部,进入二营接受市场和客户服务的培训。在整个培训过程中,新人几乎一年内“白吃白喝”,就是学习。

第一课之后,便是岗前的训战结合、新员工导师辅导和新员工转正考核等4个阶段,以帮助新员工认同并践行华为核心价值观、掌握岗位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,更好地融入到华为工作环境氛围中去、在为华为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职业发展。

03如何不让奋斗者吃亏?

认识到人才的价值,也要给人才合理的回报。

任正非说过:为什么华为的员工战斗力比别人强?就是因为分钱分得比别人好;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也在记者会上被问到:华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他不假思索地回答:任老板分钱分得好。

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,自1997年起逐步建立并持续完善了全力创造价值、正确评价价值、合理分配价值等环节,形成了闭环的利益驱动机制。

全力创造价值:活下去是硬道理;对外以客户为中心、为客户创造价值,追求持续商业成功;对内力出一孔、利出一孔,胜则举杯相庆、败则拼死相救,永不言败;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。

正确评价价值:以客户满意作为唯一衡量;以责任结果为导向评价组织与个体;员工贡献要大于成本,坚持淘汰低绩效与惰怠者。

合理分配价值:多劳多得,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3:1;组织的激励资源来源于获取分享;个体激励与机会分配向绩优者和奋斗者倾斜。”

华为在全力创造价值、科学评价价值、合理分配价值的利益驱动机制基础上,提出并逐步优化、确立了获取分享制,建立起了由薪酬、奖金和股权等构成的员工薪酬激励体系,以激励员工长期艰苦奋斗、驱动了华为的商业成功与可持续发展。

在优化价值分配的过程中,华为还通过一次8年以上老员工的大辞职运动,废除早期的工号文化,将所有员工重新编号,彻底打破早期老员工的利益固化和奋斗者精神的弱化问题。

华为逐步建立起了“以岗定级,以级定薪,人岗匹配,易岗易薪”的薪酬管理制度,并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持续改进完善,以不断增强薪酬市场竞争力、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。

华为认为分好钱的标准,就是能够不断提高人均效益、持续驱动公司有效增长,达到减人、增效、涨工资的效果,实现公司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双赢。

实际上,自2009年到2019年:华为销售收入从1466亿、增长到8858亿;员工人数从9.5万、增长到19.4万;人均销售收入从154万、增长到443万;人均薪酬包从45.3万、增长到120.2万,确实是达到了人、增效、涨工资的效果。

任正非认为,价值分配的评价标准,“最终要看是不是多产了粮食,如果你增收了粮食,工资就涨对了。没有增收粮食,这个政策就是错的。”

“奋斗的目的是为了过幸福生活”,显然,华为在价值分配上确实充分体现了“不让雷锋吃亏”的奋斗者文化的精髓。

04华为奋斗者文化的力量

现在看来,华为在面试第一关设置的“小陷阱”,其实就是对人才格局的第一步筛选,不符合华为奋斗者价值观的,自然不是华为需要的人才。

任正非所说的,“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,对人才管理的能力才是”,也正是对华为将一个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学生军,锻造成为华为能打仗的铁军,这一塑造奋斗者的过程的形象总结。

这就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的精髓。

“为什么有些事情在华为能做起来,而在其他公司不能,是因为华为文化。” 华为米兰研究所的意大利籍所长Renato说道。

Renato认为,“华为的工程师可能没有经验,也会经常犯错,但是他们特别有激情有活力,特别能奋斗,只要定下来目标,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实现,再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会去克服,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这就是华为文化。”

正如任正非所说:“资源是会枯竭的,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”。

在这样的“奋斗者文化”的大熔炉里,每一个华为人都在奋斗拼搏,华为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?

更多华为管理故事和案例:

郑宝用:任总,这个会你不用参加了!果然,任正非悄悄地离开了

徐直军:老板懂什么管理,就知道3个字母!任正非:那不是我的事